政策法规
企业信息化3.0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上)
发布时间:2018-01-12 09:50:29
浏览量:2157
——关于“建筑业+互联网”困局的“又”思考
一、企业级信息化集成应用(企业信息化3.0)的三个基本特征
如果我们要为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一个定义性表述的话,我认为,应当采用如下表述: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通过管理与信息互联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进而提升社会生产力。基于这一定义,企业级信息化集成应用(企业信息化3.0)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必须以成本管理为主线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为基础。
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个工程项目,只有将信息互联技术实实在在地应用到工程项目的管理实践中,实现生产要素在工程项目上的优化配置,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才是我们所要的信息化。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利润来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建筑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必须以工程项目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工程项目上,放在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环保等管理目标的完成上,放在业主、企业和社会各方对工程项目的目标诉求的全面实现上。一个好的工程项目必须做到质量优、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环保好。也就是说,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以施工承包合同为依据,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全面达到合同要求,实现业主、企业和政府等相关方对工程项目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企业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通过信息互联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管理更加稳定,更加科学、更加透明、更加高效的过程。
建设企业作为建设产品的建造服务商,要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必须首先做到一个个工程项目的收支平衡或者有所盈余,否则,企业就难以为继。就目前建筑市场的现实情况看,业主方比较关注项目的工期和质量,以政府为主的社会各方比较关注项目的安全和环保,他们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则不太关心。那么,施工企业就需要也必须重点关注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因为它是施工企业持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说,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石,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基石,项目过程管理要以成本管控为主线。
实际上,工程项目的生产建造全过程可以分为两大过程:一是工程项目的人、料、机、管等生产要素物化为建筑产品的“物化过程”,也就是建筑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过程;二是伴随建筑产品“物化过程”而产生的商业买卖关系的债权债务收支的“货币化过程”,也就是资金流动的过程。建筑企业信息化,就是要通过信息互联技术的应用,将“物化过程”和“货币化过程”这两个过程完整地融合在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上,经过计算机自动取数、自动运算、自动显示结果,实现集约化管理的过程。这种信息化的过程可以实现经营效益、管理效益、结算效益“三种效益”的区分、核算、考核,可以实现合同预算收入、责任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四算对比”分析,还可以实现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现场经费和专业分包费“五大成本”的分类核算,从而使企业管理的责任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固化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中,使企业管理更加精准、节约、透明、高效,使工程项目的过程管控落到实处。
总之,建筑企业信息化应当遵循最基本的商业经营逻辑,以工程项目生产要素最优化配置为目标,着重抓好成本过程管控这条“主线”。也就是说,以成本管理为主线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是企业级信息化集成应用的基础。
2.必须以商务业务财务一体化主数据管理为核心。
商业经营的基本逻辑是什么?是收支平衡。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经营,最基本的就是要实现收支平衡。建设工程项目自中标开始,到最终结算完成,整个过程涵盖了各类管理行为,这些行为均围绕成本、收入及效益之间的关系展开。如何厘清现场管理与收入、成本、效益间的关系,实现商务过程成本和财务核算成本的无缝连接,实现企业商务财务经济数据的完整、准确、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的基本逻辑——收支平衡、集约增效,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管理语言的不统一是建设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应用上的“拦路虎”。尤其是商务财务的“一体化”,由于商务成本和财务成本的成本子项科目的名称、内涵和核算规则不一致,使得业务财务“一体化”举步艰难。要实现管理语言的统一,就必须首先实现管理的标准化。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出的管理标准化并不等同于管理行为的整齐划一,而是强调管理语言的标准化。要实现管理语言的统一,就必须搞好管理信息因子标准化数据库的建设,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商务财务一体化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因子标准化数据。要根据业务财务一体化集成的需要,建立商务造价工程量清单成本子项与财务会计核算成本子项的对应逻辑关系,制定最末级科目之间的对照标准并形成统一模板,在物资采购、商务合约、财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不同的管理环节中,实现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现场经费和专业分包费五大成本核算在口径与内涵上的统一,完善信息化数据编码体系,完成管理语言与信息语言的统一,实现管理与信息的融合,使业务财务一体化得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包含了市场营销、合同管理、项目策划及实施、工程结算到竣工验收的项目管理全过程。其中,在市场营销阶段主要以客户管理、招投标管理为重点;在项目实施阶段,主要以合同为主线、以项目五大成本过程管控为核心,实现劳务、物资、机械、周材和专业分包从合同管理到结算管理及付款管理的全过程管控。其中物资实现从物资总控计划、月度计划、实际计划、采购、入库、出库、盘点以及到结算到支付的闭环管理,实现分包从合同评审与签订、过程与最终结算、成本分析及支付闭环管理,实现设备与周材租赁从合同评审与签订,设备周材进场、出场、停租、成本归集及支付的闭环管理,实现从主合同、产值报量与审核,到收入列收到收款管理的闭环管理,最后实现从预算收入、责任成本、目标成本到实际成本的统计分析等核心内容。同时项目的运行成果可以从商务的口径和财务的口径两方面及时、精准反映,实现管理者由原有的事后到事中管控的转变。
近年来,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为基础的“方圆理论”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践中的应用,较好地将建设企业运营的基本逻辑贯彻到了企业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商务业务财务等经济主数据实现一体化贯通后,通过财务凭证可以在线追溯业务过程,可以联查财务凭证,自动生成的凭证经审核后生成财务账簿,最终反应出项目管理的经营管理结果,连通资金费用审批与过程成本、收支流量、财务核算、资金管控的业务工作流程,实现了“全员应用、做一不二”,避免了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未完待续)